2015年11月15日星期日

1965.11.16毛泽东接见江苏领导、刘少奇和周恩来谈半工半读、邓小平为二汽选址

19651116日南下的毛泽东在南京同江渭清、陈光谈话,了解江苏的工农业生产、社会主义教育运动、三线建设等情况。当得知江苏省各个专区粮食产量不平衡,有高有低时,毛泽东说:你们可从高产地区调一些地委书记、县委书记到低产地区去搞革命搞建设。在谈到江苏人多地少要大抓节制生育问题时,陈光建议:现行的农村口粮分配办法,不利于节制生育。一个小孩一生下来,就能分到成年人的口粮的一半,有些人家就靠生小孩来多得口粮。将来是否可以采取分等定量分配的办法。毛泽东说:除此之外,避孕药、避孕手术最好采取少要钱、不要钱的办法,这还是划得来的。当了解到有一万五千个军队干部参加江苏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,毛泽东说:军队过去是三大任务:打仗,筹款,做群众工作。现在军队就是搞些生产,不大做群众工作了。我们还是要恢复过去的三大传统,要打仗,要生产,还要做群众工作。你们这些省、市委书记,过去都是在军队里的,现在搞地方工作,就不大问军事了。军队的同志,搞了军事,也不问地方工作了。这都不对。搞地方工作的要管军事,搞军队工作的也要管地方工作。江华同志过去也是搞军队工作的,做了省委书记以后,就不大管军事了,军队就对他有意见。现在听说已经改了,这就好嘛!
江渭清谈到要按照毛泽东反对固步自封、骄傲自满的指示和刘少奇答复江渭清信的精神,进一步检查中共江苏省委的思想作风时,毛惊讶地问“你们还要做检讨”,江说“主席的指示,少奇同志对我的批评,给我教育很大,每检讨一次就有一次收获”,毛说“好嘛,你们就检讨嘛!检讨也要一分为二嘛!不要说的一无是处。去年开会,有几个地委对你们攻得很凶,你们苏州有一个地委副书记,攻你们攻得特别凶。我知道这个人,这个人能力不强,思想水平低,他不了解江苏的历史情况。”
出处: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《毛泽东年谱(1949-1976)》第5卷,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;《196511月毛泽东在一次视察各地工作时的讲话》,宋永毅主编《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》2006年版;江渭清《江渭清回忆录:七十年征程》,江苏人民出版社,1996年版。 

 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1965.11.15-16刘少奇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
(一九六五年十一月十五-十六日)

当何伟谈到,在会议上,对“五年试验,十年推广”的方针,有不同的理解,有的同志认为,如果不发展半工半读,和五年普及初中的任务有矛盾时,
刘少奇说:没有矛盾,有条件就推广半工半读,全日制中学也要推广嘛。五年内能普及初中,很好,也可能做不到,做不到也不要紧,再加几年嘛。

何伟谈到,厂矿企业部门办学的人员编制,不要作为企业编制,应当另列教育事业编制,否则,企业一精简非生产人员,往往就精简教育人员,学校不易办好时,
刘少奇说:可以。不算劳动生产率,钱还归你出,列为事业编制。教师培训、调配、教学业务指导,由教育部门负责,工矿企业要安排劳动。要按照马克思听说的,按不同年龄,分别参加两小时、四小时、六小时的劳动。

当何伟谈到,在职职工实行“六二”制,“七一”制,不减工资问题,也要明确时,
刘少奇说:“六二”制、“七一”制,也是新厂办好,老厂一般不动,可以办训练班。老工人试行“六二”制、“七一”制,可以不减工资。

当谷牧谈到,工交口分两个小组座谈了四次,……过去从来没有这样讨论过教育工作问题时,
刘少奇说:毛主席讲,解放军既是战斗队,又是工作队,以后又讲也是生产队。我看,工业部门既是生产队,也是教育队,今后要注意教育。教育部搞了个材料,《马克思、恩格斯、列宁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》,大家可以看看。要搞新社会嘛,将来社会要发展成什么样子,不能不闻不问。要增加生产,要教育年青一代。列宁讲,“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,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”。

当谷牧谈到,希望中央成立个领导小组,搞规划,研究各方面需要怎样,各种条件怎样,生产物的计划比较落实了,怎样培养人的计划也要落实时,
刘少奇说:计划方面要管这个问题,不仅是要考虑工人问题,而且是要有有社会主义觉悟、有文化、有技术的工人。

谷牧谈到,有些企业反映,学生毕业后就业,各地劳动部门有个安置计划,不是首先吸收本厂职工子弟,而是吸收了别的,让职工子弟上山下乡,职工有意见时,
刘少奇说:自己用不了的,再统一分配。

当谷牧谈到,半工半读的具体办法,有的可以实行“四四”制,有的行业、工种,如野外作业的、有季节性的,实行“四四”制有困难时,
刘少奇说:根据情况,从实际出发。可以分区招生,招住得近的;或者是学校盖宿舍,不能住得太远。

谷牧谈到,大家担心,半工半读制度对发展尖端科学技术到底怎样?工交口小组经过讨论,认为,在我们的制度下,在普及的基础上可以提高,优秀的工人也可以有深造的机会。同时全日制学校并不否定,两条腿走路嘛。现在搞原子能实际上只有钱学森、铁三强等少数专家,许多具体问题还是要靠七手八脚、七嘴八舌解决的。石油部的五朵金花也并不是靠科学专家搞出来的
刘少奇说:还是在普及基础上的提高,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。国防尖端大都是靠三结合搞出来的。

姚依林谈到,财贸部门办半工半读学校,大企业可以单独办,小单位单独办有困难,要系统办时,
刘少奇说:可否与原来的学校联系起来,不仅中学,大学也可以。如大学的财政、经济系可以包一个百货大楼搞半工半读。毛主席赞成大学搞半工半读。他说,我就担心全日制大学,特别是文科,不认真抓,就会出修正主义。自然科学好一些,比较接触实际,但是课程教材也有些烦琐,脱离实际。学生毕业以后,还得重新学起才能胜任工作。文科大学可以到农村办,也可以包商店、包工厂实行半工半读。

张子意谈到,城市中等教育,一方面要考虑建设的需要,也要考虑群众的需要,高小毕业生年龄小,既不能就业,也不能上山下乡,你让他升学也好,不让他升学也好,反正得在城市吃饭时,
刘少奇说:恐怕还是管起来好。不管你愿意也好,不愿意也好,非管不可。太原搞了电视学校,几个教员、二十多个辅导员,把未升学就业的青少年都组织起来了。牡丹江搞了青少年之家。恐怕要想办法包下来。

张际春谈到,大学每年用许多临时工搞修缮,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动手搞,不用临时工,也可以解决学生的劳动门路时,
刘少奇说:可以。城市每个区可以搞个修缮队,由学生参加劳动。

当朱德谈到,大学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,要注意防止产生修正主义,大学毕业生可以当工程师、技术员,也要当工人,当农民时,
刘少奇说:明年大学招生时,就开始讲清楚这个问题,不能都当工程师、技术员,要当工人,当农民,对所有大学生都讲清楚,需要做什么就做什么。要搞体力劳动,不包只搞脑力劳动。

刘少奇说:小孩子生下来,就要长,就要吃饭,要读书,要就业。中国的发展和美国不同。美国人口不多,我们一开始就有五亿多人口,而且年年增加,吃饭、穿衣,读书、就业,都得很好安排才行。
刘少奇说:学生参加劳动,顶替工人,要慢慢地顶替,顶出来的人也要有出路,没出路的先不顶,要用多少年逐步顶替。所有学生参加劳动,可以减少固定工人。要有长远打算,要有计划,有这么个方向。劳动制度也要逐步地改。
刘少奇说:马克思讲,青少年从九岁起就可以参加两小时劳动,以后逐步增加到四小时、六小时。实行半工半读,青少年参加劳动,可以增加生产,也是建立未来社会的唯一方法。一定要向这个方向努力,具体步骤不能急,十年能推广就不错。
我看是永久的方针。小孩子总要读书,总要劳动嘛。要真正能够读节,真正能够劳动,任何一方面不落实也不行。

当彭真谈到,城市每年有二百多万人要就业,所以城市搞半工半读,一定要准备下乡时,
刘少奇说:城市失业就是因为不肯搞农业,肯搞农业就不会失业。

当陆定一谈到,劳动门路问题要全面安排时,
刘少奇说:全面安排,马克思讲了这个问题。全面安排,可以发展生产,可以缩短劳动时间。这是一个全面组织安排问题。八小时减少到五小时,就可以有工作,但是又牵涉到工资问题、城市人口问题。
  
在会议结束时,刘少奇讲:
组织个领导小组,搞个班子,如何组织,请书记处议一议,提出意见。
全日制学校的改革也要抓。这个问题,毛主席去年春节时就提出来了,还没解决。请高教部、教育部准备、如何改革,再开一次会。看不准,千万不要瞎指挥。改革的重点,也是要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。
现在讲城市的半工半读以什么为主的问题,工业系统以办半工半读的中等技术学校为主,我看是对的。以此为主,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、有文化科学知识的、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劳动者。
半工半读,可以和城市普及初中联系起来。问题是形势逼人,这个问题逼来了,高小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,就不了业,下不了乡,非要负起责任来不可,就要让他们读点书,搞点劳动,办初中也好,象太原搞电视学校也好,象牡丹江搞青少年之家也好,总之管起来比不管好。
初中搞半工半读,主要培养劳动观点,养成劳动习惯,有什么门路搞什么劳动,不一定与学习相结合,课程还是学习普通初中的课程。有一部分学习手工业是好的,初中毕业以后可以下乡。
关于这个问题,我们全党一切机关、工厂、企业都要对培养我们下一代负责任,不能怕麻烦。有困难,但是困难是可以克服的,在有关方面调整一下,都要考虑如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的问题。
从理论上讲,这是可能的。至于具体如何做,过去没有经验,我们也没有经验,做做就有经验了,出点毛病也不要紧。
不要急,慢慢搞。不能把原来收废品的都顶走了,可以有计划地顶。招高小毕业生,实行半工半读,学手工业,可以搞一些,不能过多,与市委计划一下。
各部门、各行业为自己培养劳动技术后备要有个计划,不能过多。据说冶金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同,需要补充十万人,而现在的在校学生就有十万多,不能再搞了。其他部门也不要搞得过多,免得将来分配不了工作。要适当加以控制。有了这一条,就不要紧。
职工子弟中小学的领导管理问题,我看重庆那个办法好。分工负责,共同管理。有的已归教育部门管的,还是教育部门管。当然,厂矿企业的情况不同,不必强求一律。
(何伟插话:我们准备和有关部门商量,规定几条办法。)
各工厂办的学校,要设法给学生安排劳动,不要报酬也可以,由工厂负责安排,是自己的子弟嘛!要关心他们,也可以对生产有些帮助。还可以组织他们参加些农业生产。
招生最好分区招,以便学生就近入学、否则还得盖宿舍。女生都要招一些,各部门各行业情况不同,可以有多有少,都不招也不行。
新厂搞“四四”制的半工半读,不能多搞,各部门搞一两个点试一试,要搞好。
普及初中和推广半工半读是两回事。推广半工半读,以后全日制学校、机关都要推广。“五年试验,十年推广”,看能否推广。
半工半读,要靠各行各业。搞半工半读总会使青年下乡更容易些,不是更困难。学点手艺,对搞农业有促进作用的就办,没有促进作用的就不办。有生产基地的,可以由干部、教师带去搞半农半读,使他们能读书,能劳动。
各部门缺普通课师资,应当帮助解决。
中等技术学校搞半工半读,原材料供应、产品销售和必要的流动资金要给予解决,认真办好。
此外,青少年参加劳动,还要注意卫生,劳动时间不能过长,不能过重,年龄不到成年的不能搞重劳动,还是照马克思的办法办,要吃饱,不要影响他们长身体。现在有些半工半读学校,劳动重,功课也重,还是要提请各地注意,不注意,长了要出毛病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来源:19677月教育部延安公社编《刘少奇修正主义教育路线黑话录》。

转引自:宋永毅主编《中国文化大革命文库》2006年版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
19651115日到18日周恩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,在16日关于半工半读问题的讨论中周恩来插话和发言说:不要使人误解为现在实行半工半读就是为了消灭三大差别,这个方向必须肯定,但是到消灭差别还要经过相当长的时期。半工半读是一个方针、方向性的问题,这个问题不解决也不行。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是长远的目标,现在是尽可能使体力劳动、脑力劳动相结合,不要使两者对立,不要像过去那样“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”。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,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,半工半读的前途是培养青年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、有文化的劳动者。这三句话,必须联系起来,才有目的性。会议决定抓紧试办和推广半工半读、半耕半读的学制,并同意刘少奇提出的“五年试验,十年推广,如果五年试验不够,也可以增加一点试验时间”的意见。
出处:《周恩来年谱1949-1976》(下卷),北京:中央文献出版社,1997年。

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 
19651116日上午,正在四川考察三线建设的邓小平听取一机部部长段君毅等人的汇报。在谈话中指出:机械工业的品种数量间存在着矛盾。一般的新产品不够,精密的、先进的产品更不够。机械工业要搞得快一些,特别是精密机床,不然被动的很。贵州的煤炭、云南的木材搞起来后,没有机械工业为其服务是不行的。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增加二三亿投资,搞一百万台机床,主要要搞关键机床,使精密机床的比例达到百分之三十。三线建设委员会要特别注意布局问题,像机械工业,可以搞成协作网。除了搞大厂、丰厂外,搞些小厂,卫星厂。在谈到第二汽车制造厂的选址问题时指出:四川交通不便,放汽车厂不适合,应该放在外边。可以沿川豫铁路,在鄂西、襄樊、光华一带选址

出处: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《邓小平年谱(1904-1974)》,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